1、婆罗门: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婆罗门为其种姓制度中的最高等级人员,其包含的人员类型主要是教士和学者(执掌宗教事务的祭司)。
2、在《原人歌》中表现为原人的嘴巴,可以诵读吠陀经并参加宗教祭仪。
3、2、刹帝利: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刹帝利为其种姓制度的第二等级人员,主要包含的是贵族和战士人员。
(资料图)
4、在《原人歌》中表现为原人的手臂,可以诵读吠陀经并参加宗教祭仪。
5、3、吠舍。
6、印度婆罗门教中的吠舍为其种姓制度的第三等级人员,主要包含的是农夫和客商,为普通的雅利安人。
7、在《原人歌》中表现为原人的大腿,其在政治上没有特权,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。
8、4、首陀罗。
9、印度婆罗门教中的首陀罗为其种姓制度的第四等级人员(最低等级)。
10、主要包含的是农奴和奴隶人员,一般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人。
11、首陀罗不准读或听吠陀,亦不能参加宗教仪式。
12、婆罗门教教徒修行阶段:梵行期。
13、从师学习吠陀,接受宗教训练,敬事师长,过苦行生活,一般为12年。
14、2、家住期。
15、在家过世俗生活,娶妻生子,经营与婆罗门身份不相违背的社会职业,进行家祭并施舍。
16、3、林栖期。
17、家事既毕,本人或携妻隐居丛林,作种种苦行,亲证梵我,严格奉行祭祀的各种规定。
18、4、遁世期。
19、弃家云游四方,靠接受施舍为生,把苦乐弃之度外,以期获得最后解脱。
20、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-婆罗门教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