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网西安3月29日电(记者 张斌)秦岭脚下,春意融融。
暖春里的机遇,西安市长安区抱龙村村民孙迎春早早地就捕捉到了。小院里,她已种上各种蔬菜,准备过几天就把民宿开起来;而院子外,一场乡村振兴观摩会正在村中举行。
西安市民在长安区唐村观赏游玩。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
(相关资料图)
这场观摩会共有来自西安市20个市级部门、10个涉农区县(开发区),以及一批高校和设计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与其中。
抱龙村是长安区重点打造的“花园乡村”,也是此次观摩的特色村落之一。在当地政府、乡村规划师和村民们的互动下,村里把“建筑废料资源化、建筑材料乡土化、废旧器具记忆化”,别致的乡村中心公园由此诞生,这个公园不但是村里人聚会的首选,也已成为村里的一处景观。
“经过设计,村里弃用的牛圈也华丽变身,成了精致的花园。”看到观摩人群不停询问,孙迎春边讲解边欢迎大家常来做客。
这是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唐村。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
远处秦岭为幕,眼前满眼繁花,丰沛的自然禀赋和精心打造的乡村院落,让抱龙村不但有了颜值,也多了机遇。近年来,村里开办起14家民宿、24户农家乐,生意大都不错,多元化的茶艺、露营、农场体验、土特产销售等乡村产业,正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其中。
不只是抱龙村,在秦岭沿线,一批积极创新发展、特色鲜明的村庄正在加速崛起。
在长安区四皓村,一块块面积不一、价格从680元到980元不等的田园已被认养,这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,也让村民们得到实惠。
“认领田园”旁,一块“决策共谋”的牌子高高挂起,引人瞩目。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解释说,村里的村容村貌、产业类型、发展思路等,她们都要请村民共同出谋划策,只有大家参与其中,乡村振兴之路才会越走越宽、越走越顺。
决策共谋的背后,是当地探索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,也凸显着共建共享的智慧。
曲沫霏在长安区抱龙村开设了一家民宿。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
“建设和于时代、和于自然、和于城乡、和于近邻、和于百业、和于乡党的和美乡村,一直是我们筹谋乡村发展的核心。”西安市长安区副区长吴海军说。
精准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,不断带动群众参与其中增收致富,长安区只是西安市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剖面。从秦岭脚下到白鹿原上,越来越多的乡村已旧貌换新颜,发展劲头十足。
此外,在西安市,以秦岭北麓环山带、渭河两岸发展带为主轴,以白鹿原片区、骊山洪庆片区、浐灞河片区、泾河片区、石川河片区为示范的“两带五片区”乡村建设格局也正在加快形成。
这是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抱龙村。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
记者了解到,到2025年,西安将在全市建成100个既有“颜值担当”、又有“气质内涵”、更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建设示范村。(完)